3月18日,“2023中國(深圳)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暨‘十四五’到2035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愿景報告”研討會(以下簡稱“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深圳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舉行。
01 院士專家共同加持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出席峰會,并宣布大會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廣東科力遠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科學家,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鐘發平;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趙新力;福州大學新能源材料與工程學院院長,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工程院、工程研究院院士張久俊;中國生產力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生產力學會新能源發展委員會秘書長于錦紅;廣東科力遠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聚東等多位領導、院士專家和行業領袖參加活動。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宣布大會開幕
02 跨界協同帶來技術創新
與會代表認為,新能源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能源綠色轉型的關鍵支撐,目前我國已成為新能源裝機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但挑戰與機遇并存,新能源高速發展背后的高棄風棄光率問題亟待解決,新能源配儲利用率偏低的問題引發了行業關于強制配儲政策的討論,被寄予厚望的新型儲能系統也受到安全、成本制約,面臨投資周期長、商業模式不清晰的課題。
鐘發平博士表示,新型儲能是新能源發展的關鍵,加快發展勢在必行。面對新能源與儲能的“成長煩惱”,需要政策、市場、行業、技術多維協同,源網荷儲系統發力,協同破局。
公司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鐘發平博士致辭
儲能技術方面,由于應用場景復雜,單一路線難以滿足復雜的儲能工況需求,因此可通過跨領域的技術融合創新,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破解安全和成本問題。鐘發平博士帶領團隊創新推出數智混儲技術,可實現鎳氫與鋰電、鋰電與空氣儲能等不同技術路線的優勢互補,提高了儲能系統安全等級,是《“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發展的技術路線。
03 大儲能模式破解行業痛點
鐘發平博士還呼吁全行業通過政產學研多位一體,以機制創新、市場創新、模式創新,打造由研發平臺、產業聯盟、金融資本、政府資源共同參與的大儲能平臺,實現產品、技術、成本、市場、供應鏈、商業模式的多維協同,形成合作多贏的儲能產業閉環強鏈。與會院士專家表示,大儲能模式聚焦行業痛點,對解決新能源與儲能的關鍵共性技術、重大技術難題、核心資源供應以及商業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張聚東董事長在會上表示,儲能的發展對于平抑新能源并網波動,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具有支撐作用,并有望打破能源領域的“不可能三角”(即安全穩定、清潔低碳、經濟性)。面對儲能成本高企、產業鏈不穩定的行業課題,科力遠成功斬獲4座鋰礦的采礦權,并將在今年的6月實現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年底實現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從而保障產業鏈材料供應的穩定性、經濟性,為儲能業務發展夯實基礎。
張聚東董事長致辭
公司還積極開展提鋰技術的創新升級,并與中南大學開展合作,改善工藝流程,提高鋰收率,降低生產成本和環境足跡。
以核心技術和核心資源為依托,以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為原則,公司聯合各方伙伴共同搭建覆蓋鋰礦、碳酸鋰、磷酸鐵鋰材料、數字化極片、電芯、儲能、電池回收的強鏈體系,并重點打造上游原材料和終端儲能兩大戰略支點,提升業務規模與盈利水平,實現利潤在產業鏈各環節的良性傳導,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04 新能源數字化大勢所趨
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還關注了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認為新能源工況復雜,數字化是大勢所趨。
鐘發平博士表示,新能源的持續發展,不但需要儲能系統有個“好身體”,通過安全可靠的儲能媒介和儲能技術應對新能源的波動性;還需要一個“好頭腦”,通過數字化管理實現源網荷儲的智能化預測、監測、管理、調動,提升儲能系統的綜合效率。他也將發揮自己在行業內的多重身份優勢,開展技術創新,推動跨界協同,助力新能源行業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05 領導關懷堅定發展決心
公司從成立之初就秉承創始人鐘發平博士的創業初心,堅持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之道,堅持“產業報國 科技興國”的企業使命,堅持服務節能與環保事業的共同愿景,矢志成為最值得信賴的新能源系統服務商。
當日,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與院士專家走進公司考察指導,對鐘博士的創新精神與報國情懷給予了高度評價,鼓勵公司在儲能領域持續深耕。陳副主席的殷殷囑托讓科力遠人備受鼓舞,我們也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更加努力的姿態錨定儲能賽道,以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新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與鐘發平博士、公司董監高管團隊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