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間,長遠鋰科(688779)發布公告,公司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33.5億元到34.5億元,同比增長175.77%到184.00%;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8億元到3.2億元,同比增長143.00%到177.72%。
長遠鋰科表示,一季度公司車用鋰電池正極材料擴產一期項目建成投產,新建產能逐步釋放,產品產銷量實現增長,且市場需求旺盛推動產品價格上漲,公司營業收入大幅增加。同時,隨著公司產能規模擴張,規模效應下公司成本控制能力進一步提升,凈利潤實現增長。
海融網了解到,長遠鋰科背靠實控人中國五礦資源優勢,目前已形成以三元正極為主,鈷酸鋰正極和球鎳為輔的業務格局,擁有麓谷、銅官、高新三大生產基地。
根據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近日共同發布的《中國三元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2021年,中國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達到42.2萬噸,同比增長79.6%。2021年,全球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達到71.8萬噸,同比增長70.9%。
從不同型號三元材料出貨量占比來看,EVTank發布的白皮書顯示,在高端乘用車和海外市場對高能量密度電池需求的帶動下,高鎳三元(以8系列為主)占比由2020年的22%提高到2021年的36%,三元正極材料的高鎳化趨勢進一步明確,且9系列高鎳三元開始實現產業化發展。
華安證券最新研報顯示,長遠鋰科緊跟市場需求,持續深耕三元正極,重點發力高鎳產品,加快產能建設。正極材料遠期產能規劃超過20萬噸,目標市占率全球第一。目前已經圓滿完成2019-2021規劃,正朝著新目標前進。
具體來看,2020年長遠鋰科“2+1”項目全部達產,三元正極全部產能約3萬噸(麓谷基地1萬噸+銅官基地2萬噸)。2021年公司募投項目高新基地一期4萬噸三元正極投產,其中第一條1萬噸產線于2021年9月份達產,公司2021年有效產能達到5萬噸。一期項目剩余產線正在陸續導入認證中,今年預計可以全部達產,公司2022年有效產能可達8萬噸。隨著二期4萬噸三元正極項目今年年內落地,預計公司2023年有效產能將達到12萬噸,產能再上新臺階。公司高新基地新增的8萬噸產能均具備高鎳產品的生產能力,且可以向下兼容中低鎳產品的生產。
同時,民生證券日前研報分析,長遠鋰科客戶結構優質,聚焦海內外市場,國內一眾客戶覆蓋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欣旺達等下游一線鋰電企業,并持續開拓豐田、松下、村田、三星SDI和LG化學等在內的知名海外電池廠商。隨著未來產能的進一步投放,客戶訂單放量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