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第一波動力鋰電池退役潮逐漸臨近,動力電池回收已迫在眉睫。
日前,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提出要強化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推進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型廢棄物回收利用。
國家能源署曾預測,未來10年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規模將達到1648億元,或成為一個新的爆發行業。目前,在政策及市場的雙重推動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經濟價值逐漸凸顯,產業化或將迎來提速。
政策利好不斷
除七部門發布利好政策外,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在赴中國鐵塔公司開展專題調研時提及退役動力電池回收。
他表示要系統總結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經驗,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和行業急需的標準,加大動力電池高效再生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力度,持續實施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管理,培育壯大行業骨干企業,推廣成熟商業模式,不斷健全回收利用體系,提高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水平。
事實上,此前2月,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提出要完善管理制度,強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構建跨區域回收利用體系。推進廢舊動力電池在備電、充換電等領域安全梯次應用。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在加速布局動力電池回收試點。如近日,在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協調推進會上,該省經信廳表示,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省,安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該廳相關負責人還透露,“安徽省電池裝配量近7萬噸,預計2022年退役量超過5000噸、2025年退役量約在三四萬噸。”
市場熱度攀升 千億市場或將起量
而從市場來看,有機構表示,2019
年“五大總成”再制造解禁促使傳統能源汽車回收價值由不及4000元翻倍至約9500元,2025年市場空間近1200億元。千億市場規模,也成為了推動動力電池回收的重要驅動力。
此外,隨著近兩年新能源汽車銷售放量,新增退役動力電池與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比例持續提升,動力電池回收有望成為電池原料的重要來源之一,市場起量已觸手可及。
申港證券預計,到2026 年,退役動力電池已可占到當年動力電池裝機量的20%以上。
廣發證券表示,考慮電池回收后期拆解價值超3萬,推動2030年整體市場空間超2600億元。此外,國家加速推動汽車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疊加拆解價值高漲,正規回收率或快速提升。
東吳證券表示,2025年鋰電回收再生產生的碳酸鋰貢獻國內動力電池碳酸鋰需求為31%,到2035年貢獻提升至
41%;2025年鋰電回收再生產生的金屬鎳貢獻國內動力電池金屬鎳需求為 32%,到 2035 年提升至
72%。再生資源有望成為解決供需矛盾,穩定價格預期的重要渠道,戰略地位突出。
此外,贛鋒鋰業等多家頭部廠商也在加速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市場。5月12日,贛鋒鋰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長江電力、三峽水利及綠色基金管理公司于近日簽署《合資備忘錄》,各方通過合資設立電池資產管理公司方式,開展涵蓋電池系統集成、電池產品租賃及銷售、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等一體化電池資產管理服務業務。
蔚藍鋰芯于6月13日在互動平臺表示,鋰電汽車也僅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一類。公司與產業鏈相關公司有鋰電池回收方面的相關合作。
天奇股份于6月16日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鋰電池循環板塊已具備年處理2萬噸廢舊鋰電池的產能規模,并于2021年8月啟動建設廢舊鋰電池綜合利用擴產技改項目,目前已陸續投產。同時公司已于2022年4月啟動建設新建廢舊磷酸鐵鋰電池回收處理項目。
駱駝股份于6月16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完成了鋰電池回收中試生產線的建設,開展了新產品體系的開發,包括:磷酸鐵產品開發中試、8系小顆粒產品中試等,目前正在建設實際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