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創新航即將成為港股第一家動力電池制造商。據港交所文件披露,中創新航近日通過上市聆訊,華泰國際為其獨家保薦人。此前,中國證監會核準中創新航發行不超過3.03億境外上市外資股。
中創新航是繼寧德時代、比亞迪之后的國內第三大電池生產商。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今年1-8月,中創新航動力電池裝車量為11.38GWh,市場占比7.02%;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分別為76.9GWh和35.96GWh,市場占比分別為47.45%和22.19%。
中創新航成立于2009年,原名中航鋰電,脫胎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在2017年的行業低谷中,中創新航遭遇巨虧而被剝離,常州市金壇區拋出橄欖枝。據招股書,發行前第一大股東為常州市金壇區實控的金沙投資,持股比例16.74%。
此前中創新航曾經歷了三輪融資,引進廣汽資本、小米集團等產業投資者。按照2021年9月的戰略融資,估值已達600億元。不過,港股尚未有過動力電池生產商掛牌,二級市場對中創新航的接受程度存在不確定性。
隨著新能源車市場逐漸成熟,中創新航在2021年剛剛實現扭虧。招股書顯示,2021年中創新航實現收入68.2億元,同比增加141.3%;凈利潤1.1億元,主要得益于約3.6億元的政府補助及補貼。動力電池是主要業務,貢獻九成營收,另外儲能電池貢獻6.5%的營收。
同時,受近兩年電池原材料漲價影響,中創新航毛利率承壓。自2019年至2021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分別為
4.8%、13.6%、5.5%,今年第一季度整體毛利率為8.2%。這一水平在同行中略顯遜色,例如2021年度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毛利率分別為22%和19.02%。
中創新航也在加速擴產。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中創新航在常州、洛陽和廈門三大產業基地產能合計11.9GWh,產能利用率95.1%。按照公司規劃,2025年產能將達到500GWh。
目前中創新航最大的客戶是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埃安。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來自第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6.86億元,15.58億元,35.37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39.6%、55.1%、51.9%。
中創新航的技術路線重心在三元電池,與寧德時代形成正面競爭。在中創新航的上市之路上,寧德時代的專利訴訟案增添了不確定因素。
寧德時代最早在2021年7月起訴中創新航侵權電池相關專利五項,稱涉嫌侵權的電池已搭載在數萬輛車上,其中一項為三元電池專利,另有多項專利涉及電池安全。2022年5月,寧德時代又將將賠償金額提高至5.18億元。中創新航隨即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寧德時代涉訴專利無效請求。今年8月,寧德時代再度起訴中創新航一項專利侵權,索賠金額1.3億元。目前該訴訟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