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韓國都是汽車工業強國,豐田本田與現代起亞在全世界很多國家也存在競爭關系。不過最近幾年,日韓汽車產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因為他們都有了一個共同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
近日,日本本田技研工業(以下簡稱本田)表示,與韓國浦項制鐵集團(以下簡稱浦項制鐵)一起開始研究為實現碳中和構建全面伙伴關系。浦項制鐵集團和本田在首爾浦項制鐵中心簽署了《電動汽車事業全面諒解備忘錄(MOU)》,兩家公司就應對有望持續增長的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積極合作達成了協議。
本田和浦項制鐵兩家公司表示:“為了加速應對碳中和,我們認為有必要以環境應對技術或電動化技術等相互優勢,對未來的合作進行研究,所以達成了此次協議。”
據目前市場預測,全球電動汽車需求將從2023年的約1357萬輛急劇增長至2025年的約2236萬輛,2030年的約5900萬輛。對此,兩家公司決定加強在現有鋼鐵領域的合作,在二次電池材料領域也討論在正負極材料、全固態電池用材料、循環等領域進行新的合作的方案。
首先,在二次電池材料領域,兩家公司決定討論正負極材料供應等合作。全固態電池用材料將在事業和技術領域通過定期交流會等推進共同技術開發,也將制定與今后本田的電動汽車商業及浦項制鐵集團的全球回收事業相關的方案。
鋼鐵部門也決定,除了現有的汽車鋼板供應外,還將討論擴大適用于碳中和的環保鋼板,以及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COA。浦項制鐵集團和本田今后將組成各領域團隊,推進鋼鐵及二次電池材料事業海外擴張的中長期合作和定期交流會等。與此同時,兩家公司一起面對美國通貨膨脹減排法(IRA)、歐洲核心原材料法(CRMA)等全球電動汽車供應鏈問題,制定共同應對體系的方案。
本田相關人員表示“本田經營的所有產品系列將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我們將通過與在二次電池材料、循環、汽車鋼板及無方向性電氣鋼板、電動汽車配件等廣泛領域擁有能力和經驗的浦項制鐵集團擴大合作伙伴關系來實現目標。”
浦項制鐵集團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生產和供應鋰、鎳、石墨等二次電池材料原料,到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新一代二次電池用材料的價值鏈企業,到2030年為止,浦項制鐵集團將建立61萬噸正極材料、32萬噸負極材料、30萬噸鋰、22萬噸鎳的生產和銷售體系。
最近一段時間,本田正在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方面的投資。與韓國展開合作,還與LG能源解決方案一起投資44億美元,在北美聯合建設電池工廠。
兩家公司的新工廠面積約18.6萬平方米,目標是2024年底完工,2025年底量產。總投資44億美元,年產能40GWh,有望創造2200個工作崗位。新工廠生產的電池獨家供應北美本田工廠。
LG能源解決方案和本田去年8月一致認為,為了攻占北美市場,擴大電動汽車生產及及時供應電池非常重要,并同意在美國共同建設電池合作工廠。
此次項目是韓國LG集團歷史上與本田合作的第一個也是最大規模的項目。生產用于本田第一代電動汽車平臺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