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發布研究報告稱,電池管理芯片(BMIC)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國產替代正當其時。BMIC在汽車、儲能及消費電子等領域下游應用空間廣闊,隨著新能源車800V高壓平臺滲透加速,儲能裝機量持續提升以及消費電子產品迭代創新,有望為BMIC注入新的增長動能。同時,受益于國內下游市場空間成長及下游本土廠商份額提升影響,本土BMIC廠商有望迎來新機遇。
▍中金公司主要觀點如下:
BMIC是BMS的核心硬件,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BMIC的主要功能為保障電池安全運行、保持電池性能與延長電池壽命。根據WSTS數據及測算,2022年全球BMIC市場規模約為114.7億美元。
受益于下游各應用市場快速發展,BMIC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長,測算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領域BMS
AFE市場總規模達81億元,2027年有望達320億元,2022E-2027E CAGR有望達31.6%。
BMIC下游各應用領域成長空間廣闊。
1)汽車領域,800V高壓平臺帶動新能源車出貨量提升。800V高壓平臺趨勢將從整車出貨量及單車芯片用量兩方面拉動配套車規級BMIC需求。
2)儲能領域,儲能裝機量穩步提升,電化學儲能裝機量快速增長。BMS是電化學儲能的關鍵部分,大儲能對BMIC可靠性要求提升。儲能裝機量提升將拉動儲能BMIC芯片價量雙增。
3)消費電子領域,AIoT及智能產品創新迭代,快充技術持續升級。消費電子類BMIC有望受益于消費電子硬件創新,迎來需求量增長。
BMIC國產化率提升空間大,本土廠商迎來較大商業機會。
目前全球電池管理芯片主要由德州儀器、美信等海外龍頭企業主導,本土廠商布局較少。國內電池管理芯片廠商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產品主要聚焦于消費電子和工業領域,對比海外龍頭仍存在較大差距,且國內下游需求廣闊,本土廠商具備較大成長空間。
受益于國內各下游應用領域規模快速擴張及下游各領域本土廠商份額提升,BMIC國產替代進程有望持續加速,本土BMIC廠商有望迎來新機遇。
風險
本土廠商技術/工藝迭代不及預期,國產替代進程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800V高壓平臺滲透率不及預期,預測關鍵假設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