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口》GB/T 26779-2021最新國家標準正式發布,新國標將代替(GB/T-2011)舊國標,擬定今年國慶后正式實施。據悉,新國標由一眾汽車、能源公司和高校、研究機構起草制定,比原來新增了多項技術條目。新國標的出臺,將有助于我國燃料電池產業的進一步成熟發展。
而說到燃料電池產業,自然不能不提氫燃料電池。眾所周知,作為一種用電化學反應方式將氫氣和氧氣的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能量轉換裝置,氫燃料電池具備高效環保、持久供能、應用安全等顯著特點。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燃料電池的不斷研究,氫燃料電池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受到各方青睞。
氫燃料電池受到高度重視
當前,在日益凸顯的城市交通問題面前,自動駕駛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已成為解決問題的兩條路徑。其中,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尤為火熱。我國不僅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給予大量紅利支持,而且實施新基建規劃助力產業基礎打造,這些都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和市場升溫。
我國大力推進發展汽車行業能源應用,除了解決交通問題,還有一點是更好保護環境。但現階段,在實際使用中由于電池上游生產和最后回收存在的一些漏洞,環境問題依然嚴峻。例如時下應用最為廣泛的鋰電池,其原材料鋰金屬的開采就會大量破壞環境,同時后期報廢電池的回收也存在污染。
在此情況下,氫燃料電池的出現受到行業高度關注。氫燃料電池生成的產物只有水,對環境完全無污染,雖然現階段采用的煤制氫方式有少量污染,但相比其他動力電池來說還是要環保很多。除此以外,氫燃料電池理論上用水就能制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同時功能穩定持久,應用潛力非常大。
市場規模未來十年達萬億
綜上,近兩年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探索利用氫燃料電池代替主流動力電池,其中就包括了大眾汽車、長城汽車等。根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燃料電池產業產值已經達到3000億元,預計2020-2025年,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未來十年,產值有望增加至5萬億元。
目前,我國政府已經加大了對氫能和氫燃料電池的政策指引。例如2019年,氫能源便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中,同時2020年4月份,《能源法(征求意見稿)》也將氫能首次寫入法律之中,使其成為與煤炭、石油、核能、風能等一樣的能源。這些頂層設計為氫能/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提供利好。
除此以外,各省市地方也在積極跟進相關規劃與紅利。比如天津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大連編制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以及北京也出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打造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試點示范城市。國內氫燃料電池的發展大門已然開啟!
成熟發展還需補齊三短板
不過,發展環境和市場前景雖然利好,但要想取得成熟發展也并不容易。這背后,就需要氫燃料電池產業補齊三大短板。
其一是在氫能源制造上的損耗和污染問題。目前,我國氫能源產業鏈、核心技術不夠完善,制氫仍采用傳統化石能源,存在一定污染,且制造過程中損耗也不小,這些使得氫燃料電池的優勢無法有效發揮出來。在此情況下,行業還需加強技術研發和突破,不斷完善產業鏈,盡量減少制造上的損耗污染。
其二是在氫能源儲運上的困難與成本問題。當前,國內氫能產業的儲運環節尚處于起步階段,液氫、有機液體及固體材料儲運技術還不成熟,這很容易導致在儲運過程中氫能的蒸發損耗。此外,長距離的儲運也面臨高昂成本,這些都阻礙了產業發展。未來,我國還需探索全新的氫能源儲運方式,解決問題。
其三是在氫能源續航上的設施不足等問題。現在購買電動車,用戶最大的顧慮就是續航里程以及充電的問題,眼下氫燃料電池通過加氫站雖然能像加油一樣方便和快捷,但現在加氫站數量有限,很多地方政府對此認識不夠,導致配套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基于此,行業還需加大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