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理工大學學者成功研發首款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鋅—高錳液流電池
日前,長沙理工大學儲能研究所賈傳坤教授、丁美教授聯合中南大學劉金龍副教授、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周光敏副教授創新性研發了首款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鋅—高錳液流電池,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儲能材料》)上。這一新型液流電池技術有望為中大規模儲能提供新方案。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儲能技術則是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的關鍵技術。隨著儲能行業向著高效率、低成本、靈活運行方向快速發展,亟需開發性能更好、成本更低和壽命更長的新型儲能電池體系。液流電池以其功率與能量獨立、設計靈活簡單和循環壽命長等優點,是目前最具應用前景的中大規模儲能技術之一。但與此同時,液流電池儲能技術要滿足商業化應用要求,仍面臨提質降本的挑戰。因此,開發由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氧化還原活性物質構成的液流電池體系,意義重大且迫切。
鋅在地殼中儲量豐富,且在堿性條件下,鋅具有較低的氧化還原電位,理論容量高,是較為理想的電池負極活性材料。地殼中錳儲量同樣豐富,高錳酸根離子的氧化還原電位較高,同時其鈉鹽有較大的溶解度,但由于其較強的氧化性和腐蝕性,嚴重限制其在液流電池中的使用壽命。
基于上述背景,賈傳坤團隊開發了具有更好電化學活性、更強穩定性和抗氧化性的石墨烯復合碳氈電極,成功破解了高錳酸鈉作為正極活性物質的傳統壁壘,開發出首款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鋅—高錳液流電池。
據測試,該款電池在能量密度、穩定性及成本方面均表現優異。該電池電壓達1.98V,是目前已報道具有單層隔膜結構的水系液流電池最高值,全電池的實際能量密度能夠達到
97.8
瓦時/升,可高達傳統水系液流電池能量密度的4倍;得益于石墨烯改性碳氈電極的優異性能,該電池能夠循環5000次,穩定性突出;其優異的倍率性能和較高的峰值功率密度拓展了該電池在調頻調峰等場景的應用可能。當前,由該款電池構建的小型電堆可以穩定運行超過1200個循環,容量保持率達到77.7%。加之其更為低廉的成本,商業化應用的潛力光明。
目前,該成果已完成專利技術轉化,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產品小試。
相關閱讀
2024-08-02 11:39
2024-08-02 11:37
2024-08-02 11:26
2024-08-01 10:49
2024-08-01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