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光伏龍頭企業天合光能(688599.SH)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
公告顯示,該公司報告期內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28億元至37.52億元,同比增長162.14%至195.61%;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35.03億元至39.27億元,同比增長204.40%至241.32%。
結合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天合光能今年前三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7.68億元、17.30億元,即在第二季度,該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區間分別為15.60億元至19.84億元、17.73億元至21.97億元。
針對上半年的凈利潤表現,天合光能在公告中歸因于四方面原因:一是光伏組件出貨量和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有顯著增長;二是先進產能釋放,大功率210系列光伏產品銷售占比同比提升;三是上游硅片產能釋放,產品綜合成本進一步下降;四是采購材料、物流運輸等成本及期間費用得到有效控制。
近些年來,光伏產業馬太效應顯著,龍頭企業業績逐步提升。今年上半年,隨著上游產業鏈價格持續下降,對于下游組件廠商而言,其整體盈利空間有所改善。從預示著主營盈利能力的扣非凈利潤數據上看,天合光能第二季度盈利水平環比第一季度有所提升。這背后,與其組件出貨量規模的提升相關。
綜合行業機構各方的統計預測,在國內光伏企業上半年組件出貨量榜單上,天合光能預計出貨量為27GW至28GW,排在晶科能源之后。而2023年全年,天合光能的組件出貨目標為65GW。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隨著光伏產業鏈上游價格下滑、N型技術迭代趨勢漸明,包括晶科能源、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等在內的五大光伏組件廠商紛紛加快了擴產步伐。
對于天合光能而言,該公司今年披露了兩份地方性合作擴產項目。
今年4月18日,天合光能發布公告,擬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10GW新一代高效電池項目及相關配套輔助設施,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含流動資金);5月29日,該公司再行公告,擬在四川什邡經濟開發區建設年產25GW單晶拉棒及配套項目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約107億元人民幣(其中,天合光能出資約87億元,什邡國有公司出資約20億元)。
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7月10日,天合光能新發公告,其計劃在四川什邡經濟開發區建設年產13GW單晶拉棒及配套項目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約53億元人民幣(其中,天合光能出資約43億元)。
在此次公告中,天合光能表示,“當前公司的在建項目較多,資金投入較大,可能會對公司現金流造成一定壓力,后續公司將通過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的方式解決資金問題?!?/span>
截至2023年一季度,天合光能貨幣資金余額為227.05億元,環比2022年底有所增加。但與此同時,該公司短期融資規模有所增加,其期末資產負債率亦環比略有提升。
事實上,天合光能今年同樣加緊融資,以補充流動資金。今年2月份,該公司完成可轉債發行,募集資金約88.65億元,分別用于年產35GW直拉單晶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今年6月份,天合光能再拋百億定增方案,擬融資109億元,用于淮安年產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天合光能(東臺)年產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天合光能(東臺)年產10GW光伏組件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