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消息,液流儲能電池研發商宿遷時代儲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宿遷時代儲能」)近日完成A輪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瓴創投(GL
Ventures)領投,邦盛資本、蘇創投、產發創投等多方跟投。融資將主要用于技術研發、產品量產和市場開拓等方面。
宿遷時代儲能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專注于水系有機液流儲能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科技企業,擁有水系有機液流電池、離子交換膜等核心技術。目前公司一期年產2GWh生產線已投產,并已實現全產業鏈生產水系有機液流電池。
宿遷時代儲能創始人項瞻波介紹,宿遷時代儲能是一家具備水系有機液流電池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目前公司已實現電解液、離子交換膜、雙極板、流道板、專用管道等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自產。在能量效率方面,公司水系有機液流儲能電池在電堆直流側能效已達85%以上,電池綜合能效已達70%以上。
今年10月15日,宿遷時代儲能生產的首套兆瓦級水系有機液流電池投產,正式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
水系有機液流電池技術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于電解液和離子交換膜,直接決定電池性能和壽命。
在電解液方面,水系有機液流儲能電池的電解液是由有機合成物質溶解在純水或鹽水中,具有本質安全的特點,不存在起火燃燒或爆炸的風險。
宿遷時代儲能首席科學家楊正金介紹,公司研發生產的水系有機液流儲能電池,可以使用中性NaCl水溶液作為支持電解液,本征安全、環保,無燃燒、爆炸風險。同時,電解液中性無腐蝕、來源廣泛、不受資源制約,成本相對更低。
水系有機液流儲能電池的另一大核心材料在于陰離子交換膜(AEM)。這種材質既要阻隔正負極間活性物質、防止短路,又要保證離子在充電、放電過程中高效通過、減少損耗。
楊正金介紹,宿遷時代儲能自成立之日起就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銅文團隊合作,共同研發了AEM技術,填補了國內AEM在大規模儲能液流電池應用空白,相比進口的AEM,生產成本較進口價格降低80%左右。
目前宿遷時代儲能已建成首條大寬幅AEM生產線,并量產下線,該款膜可同時應用于電解水制氫、氫燃料電池等領域。公司正在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開發下一代AEM,可實現更高的能量轉換效率,以實現生產周期更短和成本更低。
在適用場景方面,水系有機液流儲能電池是一種適合長時儲能的技術。水系有機液流儲能電池自放電更低,電池損耗更小,生命周期充放電循環上萬次以上,其應用場景主要為風光配儲、配合燃煤電廠調頻/調峰、電網側調頻/調峰、用戶側削峰填谷等。
客戶方面,公司目前客戶主要以電力、石油、化工、交通等對能源電力有較大需求的大型企業為主,意向訂單規模合計超過1GWh。
未來規劃方面,公司繼續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楊正金教授團隊、西安交通大學宋江選教授團隊、常州大學曹劍瑜教授團隊等深度合作,開發下一代水系有機液流電池電解質及其他核心材料,有望實現單分子多電子轉移突破,以及實現電解質5萬次循環穩定,將進一步提高電池能量密度、降低電解質成本、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團隊方面,宿遷時代儲能成員來自國內外頂尖高校、科研院所等,擁有研發人員70余人,申請核心專利40余項。目前公司已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常州大學等國內頂尖液流電池領域高校,建立了完備的產學研用技術體系。